言中暑夹寒之脉,或微弱,或弦细,或芤迟,皆是虚脉。里气大虚,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,幸表阳之尚存,得以卫外而为固,攻之更虚其表。
然亦有因于伤寒而见,症与伤寒相似,故论及之耳。 久留骨节,故一身尽疼。
日晡为阳明主时,太阴湿土郁而不伸,故剧。但咽痛,而无下利胸满心烦等症,但甘以缓之足矣。
后三项是真武加减证,不是主证。伤寒发汗,若吐若下,解后,心下痞硬、噫气不除者,旋复代赭石汤主之。
阳明表证反有汗,桂枝加葛中风传。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以苦能补肾,故易茯苓之淡以渗之。
少阳为半表半里,又属风藏,故伤寒、中风互称。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。